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动态 >> 正文

“学四史”(三十四) | 中共隐蔽战线的杰出代表:潘汉年

发布日期:2020-09-03    作者: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     来源:伟德betvlctor体育官网     点击:

潘汉年1906年1月12日生于江苏省宜兴县陆平村。1925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开始负责文化统一战线工作,30年代初期负责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工作。遵义会议后,奉中央指示前往上海恢复白区工作以及打通与共产国际的联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从事上层统战、国共谈判、民主党派、国民党起义投诚等统战工作。他是党在白区统战工作的重要领导者、指挥者和实践者。新中国成立初期,他成功开展了上海工商界统战工作。对潘汉年在统战工作等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毛泽东同志曾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一些场合,给予高度评价。

最早从事党的文化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人

1928年10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文化界统一的革命团体的指示。潘汉年根据中央指示,出任由中央宣传部领导的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简称中央“文委”)第一书记,推动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他先后组织领导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中国左翼社会科学家联盟”、“左翼文化总同盟”及“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化运动总同盟”等文化团体的筹建工作,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创始人和领导人之一。为了争取左翼文化运动的旗帜性人物,潘汉年多次登门拜访鲁迅先生,与他促膝长谈,虚心倾听对左联筹备工作的建议,并就“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名称中是否用“左翼”二字等具体事宜征求意见,终于请出鲁迅先生担任“左联”统帅,为“左联”的酝酿和建立创造了条件。全面抗战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从日本回到上海,潘汉年立即代表党接待了他,并让熟悉上海情况的夏衍给他当助手。不久,郭沫若便出任《救亡日报》社社长,发挥了他在文化界的特殊作用。党的文化统一战线工作的开展,扩大了党对进步文化界的影响,促进了革命文艺运动的发展,为反对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在国统区人民中传播进步思想,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作出了历史功绩。

受命做国民党地方实力派的统战工作

30年代初,潘汉年先后两次受党中央委派,以中央苏维埃政府和工农红军代表的身份,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进行谈判。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委员会提出红军愿在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武装民众等三条件下与任何武装力量共同抗日。十九路军即派人来瑞金商谈。潘汉年受党中央指派,与福建省政府和十九路军代表就抗日反蒋问题和建立军事同盟问题进行具体谈判,签订了《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他还与福建人民政府的其他领导人李济深、陈友仁、陈铭枢等进行了广泛接触和磋商,促进了中央苏区与福建人民政府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蒋介石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广东的陈济棠不愿参加蒋介石的第五次反共“围剿”,想与红军取得谅解和合作,并要求与红军联合反蒋抗日。中央于1934年10月派遣潘汉年、何长工代表党和红军前往江西寻乌,与陈济棠的代表进行停战谈判。经过三天三夜持续谈判,双方达成了就地停战、互通情报、解除封锁、互相通商、互相借道等五项协议。这次谈判的成功,为党中央在第五次反“围剿”战斗中正确选择突围方向,红军长征出发时顺利突破第一、第二道封锁线,减少伤亡和损失,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发挥特殊作用

1935年,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华北地区,进而准备侵占全中国的严重民族危机下,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国民党政府的内外政策也发生了相应变化。1936年4月,潘汉年受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派遣,从莫斯科起程回国担任国共谈判联系人。

9月24日,潘汉年接受中共中央的委派,携带《中共中央致中国国民党书》和毛泽东致宋庆龄、章乃器、陶行知、沈钧儒、邹韬奋的信等文件离开陕北去上海。他将毛泽东的亲笔信和《中共中央致中国国民党书》的副本交给了宋庆龄、章乃器等人,向他们转达了党中央关于团结御侮的信息,取得了他们的密切配合和协助,并与他们建立了经常的联系,共同推动国民党政府抗战。10月中旬,潘汉年与国民党代表陈立夫会谈。潘向陈转达了中共关于《国共两党抗日救国协定》的八项条件。在谈判过程中,潘汉年严正批驳了陈立夫代表国民党提出的关于国共合作方面的苛刻要求,迫使陈立夫同意红军人数由3000改为3万,有力打击了国民党企图收编红军的阴谋,执行了党中央的谈判方针,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利益。

西安事变爆发后,宋美龄要宋庆龄帮助她同共产党取得联系,宋庆龄随即约见了潘汉年。潘汉年向宋庆龄转达了党中央和张学良、杨虎城方面已决定欢迎南京方面派代表到西安面商和平解决办法的消息,主张宋庆龄劝宋子文前往西安,从而促成宋子文、宋美龄去西安谈判。12月19日,毛泽东致电潘汉年,批示他“向南京接洽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之可能性及其最低限度条件,避免亡国惨祸”。潘汉年及时向陈立夫作了通报,并了解国民党方面的意图,随后向党中央作了报告,为党中央作出正确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张学良送蒋介石回南京,反遭蒋扣留。潘汉年又以中共全权代表的身份,按党中央指示,为西北撤军、释张、国民党实践诺言、红军给养、防地、改编、释放政治犯等,同宋子文、陈立夫多次交涉,要求国民党方面迅速落实蒋、宋在西安与周恩来谈判承诺的各项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潘汉年还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围绕划定红军防地,争取红军经费给养两大问题,同国民党方面重点进行交涉,为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争取到了一定的条件。

1937年3月下旬,潘汉年陪同周恩来率领的中共中央代表团前往杭州同蒋介石开始正式谈判。至此,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潘汉年完成了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南京、上海同国民党谈判联络代表的重要使命。在近1年时间里,他往返于上海、南京、陕北、西安等地,与国民党当局的代表接洽、联系和艰苦谈判,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贡献。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潘汉年在国统区继续从事公开的统战工作。他在党内担任了中共上海工委的主要负责人,对外公开叫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潘汉年与上海各界知名爱国人士宋庆龄、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郭沫若等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上海沦陷前,中共中央指示潘汉年做好大部分爱国民主人士向内地撤退或向香港转移的工作。潘汉年从确定撤退对象,到交通工具的选择;从撤退秩序,到安排人员陪送,事无巨细,亲自过问。由于他细致周全的组织安排和指挥,宋庆龄、沈钧儒、邹韬奋、郭沫若等,均安全撤离上海。他自己也奉命转移到香港,并与廖承志一起建立了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1941年12月8日,中共中央致电周恩来、廖承志、潘汉年和刘少文,指示开展与英美等国人士建立广泛真诚的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工作,做好在香港的文化界人士和党的工作者的撤退工作。潘汉年担当了这项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经过各方面配合和几个月的努力工作,至1942年5月,从日军的严密封锁中撤退疏散了各方面人士800余名,其中包括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陈济棠、茅盾、金仲华、夏衍、胡绳、张友渔、刘清扬、宋之的、杨刚、梁漱溟、邓文钊、胡风、蔡楚生等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和党的干部。此外,还安全护送了一大批国际友人到达内地或海外,接应了2000余名回国参加抗日的爱国青年。

为新政协的召开和新中国建设作出突出贡献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不断壮大。为了团结民主人士,争取中间势力,壮大革命力量,潘汉年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从上海来到香港,参与中共香港分局和中共华南局的领导工作,主持在港的统一战线等工作。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提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开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这个庄严的号召,立即得到民主党派、民主人士和全国各界人士广泛而热烈的响应。潘汉年与来到香港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领导人及社会知名人士,共同研究商讨有关新政协筹备工作的问题。5月5日,各民主党派在香港发出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劳动节口号》的著名通电。8月1日,毛泽东复电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他们积极响应中共“五一口号”,表示“极为钦佩”,并就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时间、地点、召集人和参加人的范围、会议应讨论的问题等,征求他们的意见。潘汉年将毛泽东的复电即送各民主党派,征询意见,商讨赴解放区筹备新政协的具体事宜。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协商,潘汉年向中央汇报了在港民主党派领导人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和意见。9月20日,中央拟定了邀请从香港、上海和长江以南前来解放区商讨召开新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士李济深、蔡廷锴、张澜、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郭沫若、黄炎培、马叙伦、何香凝、史良等77人名单。为了保证这些民主党派领导人和大批已到香港的爱国民主人士能平安到达解放区,由潘汉年、钱之光负责,许涤新、饶彰风、乔冠华、夏衍等组成专门小组,对进出香港的线路和安全措施,做了反复周密的讨论和部署,制定了北上的具体实施方案。9月29日,第一批由香港北上的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等人安全到达哈尔滨。10月30日,潘汉年接到经中共中央讨论修改过的《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草案)》,立即送给尚在香港的李济深、何香凝、周新民、马叙伦、李章达、彭泽民、章乃器、孙起孟、郭沫若等11人,征求他们的意见,并转达中共领导人请他们“早日北来”的愿望。当时,国民党特务云集香港,港英方面警戒森严,极力破坏我方活动,多方阻挠爱国民主人士北上,护送爱国民主人士的条件极端困难,任务十分艰巨。潘汉年指挥若定,组织力量,想方设法租用外国轮船,以运货名义,秘密将他们先后送往青岛、大沽、大连等地。最后,这些爱国民主人士一部分到达中共中央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一部分到达中央统战部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李家庄。从1948年9月至1949年3月,在潘汉年领导下,先后有4批爱国民主人士从香港北上解放区,总数约350人,没有一次失误。这些爱国民主人士的北上,保证了新政协的顺利召开和具有最广泛的代表性。

国民党资源委员会是国民党政府管辖庞大资产的机构。蒋介石1948年底下令让国民党资源委员会将其所属在南京的大工厂撤迁台湾。时任资源委员会委员长的孙越崎,是一位具有正义感的著名科技专家和实业家,他要求大家坚守岗位,保护财产。但是,资委会不按命令撤走“资产”,公然抗拒是不行的。潘汉年根据中共地下党刘人寿的报告,及时约请国民党资源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到香港见面,与他们进行了恳切谈话,鼓励他们争取起义,为祖国和人民立功。长期主持资委会工作的前委员长钱昌照,是在资委会系统有着重要影响和号召力的人物,他对蒋介石反动统治强烈不满,准备出国。潘汉年知道后,与张骏祥、夏衍等及时做他的工作,使钱终于下决心留了下来,为资委会成功起义作出杰出贡献。资委会采取了“人不走,机器不动”的拖延作法,对付国民党转移资委会财产的企图,最终在南京、上海解放时,资委会的大批技术人员、美援物资以及档案资料都没有被国民党转移走,完整地移交给了人民政府,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提供了宝贵的工程技术人才和物资。

1949年春,毛泽东电令潘汉年、夏衍、许涤新等三人速从香港回北平,接受赴上海接管的使命。潘汉年担任了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部长、上海市常务副市长、上海市委第三书记等职,对恢复生产、稳定市场和财经状况的好转,作出了重大贡献。

刚刚解放的上海,人民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恢复生产和稳定市场。针对当时许多工商界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工商政策,对恢复生产和稳定市场有种种疑虑,潘汉年经常召集工商业界爱国人士一起开会或座谈,有时还亲自进行家访个别交换意见,以各种方式宣传和阐明党的城市政策和工商经济政策,倾听意见,沟通情况,并努力帮助工商界解决生产、经营上的困难。由于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正确,以及潘汉年广泛结交工商界朋友,深入细致、循循善诱地开展工作,帮助工商界人士解除了怀疑,增加了克服困难、恢复生产和经营的信心,使其感到吃了“定心丸”。

1950年2月新年、春节之际,上海遭到了美蒋反动派的大肆轰炸,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活受到严重破坏,使工商业企业内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一齐爆发出来,其中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是劳资关系紧张,劳资纠纷迭起。上海市政府要潘汉年和刘长胜负责处理劳资纠纷工作。潘汉年一方面通过工会组织说服工人,协助厂方克服暂时困难,纠正一些单位不正确的极端做法;另一方面,积极督促工商业者改善经营管理,实行精简节约。这样,及时排解了一场场劳资纠纷,调整了劳资关系,很快使生产和经营正常运转起来。

潘汉年同志的一生,是有大功于党的统一战线事业的。他对党忠诚、原则坚定,才华横溢、机智果敢,所从事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最广泛,包括文化、军事、政治、经济方方面面,并始终战斗在第一线,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艰巨任务。在深入开展团结党外朋友,争取中间势力,特别是开展上层统战人物工作方面,潘汉年同志成绩卓著,表现出高超的政策水平、卓越的组织才能、一贯的民主作风和真切的朋友之情。新中国成立后,潘汉年同志在对工商界人士统战工作中,还创造出一套独特的工作方法,他深切了解工商界情况,在开展思想教育时,主要是通过工商界人士自己现身说法,互相启发,潜移默化,使大家心情轻松愉快地拥护共产党的各项政策,达到自我提高、自我教育的目的。荣毅仁在回忆潘汉年这段工作时讲:“汉年的工作非常深入细致,他既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在具体解决问题时又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保持着高度的灵活性,所以结交了工商界一大批朋友。”

1982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向全党郑重宣布:把潘汉年同志定为‘内奸’,并将其逮捕、判刑、开除党籍,都是错误的。”中共中央高度评价他的一生,指出:潘汉年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他忠实执行并多次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对党的文化工作、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在开展对敌隐蔽斗争方面,曾经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有很大功劳的”。我们要认真学习潘汉年同志的革命精神,特别是他与党外人士交朋友的宝贵经验,搞好党与党外人士的合作共事,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承党的统战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